(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岸经贸关系必须回归规范化的正途。”“台湾经济的低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岸经贸往来的重要性。”“逆全球化会对两岸的交融带来哪些影响?”……

9月8日,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中山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孙中山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中山市分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分论坛邀请来自台湾地区及大陆的70多位嘉宾、学者共聚一堂,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 共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建言献策。

广东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融。改革开放以来,粤台两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广东也是很多台商来大陆投资的第一站。

台湾地区新闻事务主管部门前负责人、中华经济研究院知识经济发展中心前主任钟琴在回顾两岸经贸合作的历程时提到,台商从劳力密集型产业到电子产业集群,从小工厂到大型的上市公司,台湾一批企业家带着资本、技术、管理和通路不断汇流到大陆,实现了这些台商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成本、规模和市场。“然而,台湾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或者企业的规模,就全球的角度来看,明显是比较不足的,它们必须融入更大的区块,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台湾企业家、中山庆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家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许家昌告诉记者,以前台商的工厂大多以代工厂为主,以客户或市场的要求去生产,没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影响了后续的发展。

当前广东正在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商如何融入这个发展大格局中呢?钟琴指出,可以在通讯产业、电机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方面,融合大陆本土的新兴产业,“建立起一个密切的合作关系,我认为这是台商近期必须主修的一个课题。”

许家昌表示,大陆有更大的市场,台商来投资完全可以摆脱“代工”的思路,用自己的技术去做自己的产品,去创造自己的品牌。“我们要考虑到环保、安全、轻量化等因素,与做‘代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需要提升质量,才能更适应当前消费群体的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柳英指出,当前两岸的产业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除了可以通过诸如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等平台交流沟通外,还可以在产业的顶层设计方面进行更多的考虑。她以制造业为例指出,两岸可通过共同强链、补链,打造属于两岸自主的产业链。让台湾同胞以及台湾制造业在大陆的发展中获得活力与红利,获得价值感,进一步巩固和平统一的物质基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李焕坤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杨楚滢校对 | 潘丽玲

上一篇:年收入10万以下个人基本不缴个税 有哪些好处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