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屈信明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获取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难度大。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建设正是有的放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金融领域不断创新优化服务,助力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信贷产品,增强贷款可得性。

税务部门积极汇聚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不少地方建立完善区域性征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搭建银企对接“高速路”;结合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银行积极推广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降低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近年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信用变信贷”“知产变资产”等实践日益丰富。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综合运用经营信息、交易流水、征信信息、公共信用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积极研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聚焦重点群体,扩大服务覆盖面。

“无贷户”融资难度往往更大,更需要精准施策。一些地方设立了线下首贷服务点,工作人员与企业经营者当面沟通,快速了解企业融资难点,针对性地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破解“首贷难”;有的金融机构依托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渠道,对相关中小微企业进行上门走访,了解“信贷空白”企业实际融资需求,提供贴心服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81.5万户,首贷户金额同比增长13.1%。

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获得更好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围绕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发展需求,构建专业化服务机制,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对一些经营前景良好、暂时遇到困难的餐饮、文化、外贸领域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满足其合理金融需求。

——降低融资成本,助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有关部门继续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年初新增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4035.1万户,同比增加408.3万户。

上一篇:擦亮“工”字品牌 打造精神家园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