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隧巡检机器人、流域智慧管理平台、泵吸式暗涵清淤机器人、城市排水管线检测机器人……3月下旬,超500种环保新产品、新技术、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走进”2023年长江经济带(武汉)水·生态环境科技博览会。

在同期举办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围绕流域治理、流域安全底线内涵等议题进行探讨,助力长江经济带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清清河流焕发生机。

机器人当班高效又安全


(资料图片)

博览会现场,一款“圆圆胖胖”、蓝黑相间的深隧巡检机器人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据介绍,该款深隧巡检机器人由中建三局绿投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实体重达280千克,已应用于国内首条正式建造并投入运营的城市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工程中,为大东湖深隧定期巡检,保驾护航。

武汉大东湖深隧日均转运污水50万立方米。自2021年投入运行以来,持续处于满水状态。满水情况下的深隧密闭空间作业风险极高,引入机器人是必然要求。

深隧巡检机器人集成声、光、电三位一体检测系统,采用浑水光学观测技术、图像声呐探测技术和电磁雷达检测技术,可在1.2米每秒高流速环境下,进行4000米以上距离作业。

借助推进器、导航、声呐和摄像头等部件,深隧巡检机器人拥有了“千里眼”,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高流速污水中游弋自如。

该机器人还可在低能见度、高流速污水环境下,对隧道内部5厘米厚度淤积和结构表面损伤进行检测。同时,探测到淤积后,机器人可通过安装清淤刷盘,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清洗作业,有效保障污水深隧的健康稳定运行。

高效治水,必先利其器。除了深隧巡检机器人外,暗涵清淤机器人也大有用处。

过去,城市暗涵往往采用人工清淤,各类安全事故风险频频发生,部分复杂暗涵工况也无法由人工作业。

会场展出的暗涵清淤机器人具有铲储一体集成清淤作业系统、泥水过滤分离系统、机身避障防撞系统三大核心系统,可代替人工,在城市暗涵的封闭空间中作业,解决暗涵中常年排污淤堵严重等问题,同时减少安全事故风险。

系统管理服务治水全流程

“以前,环境治理通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区域内的环境调查、专业治理、产业导入是断裂的、碎片式的。”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投公司)水务环保院负责人黄文海表示。

在博览会现场,中建三局绿投公司发布了名为“绿色管家”的项目管理系统,这款系统可以提供以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以产业导入为抓手的片区开发全过程绿色发展服务,将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统筹谋划、效益互补,实现流域系统治理、精准治理。

据介绍,武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二期PPP项目就采用了“绿色管家”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部分——智慧管控平台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实地观摩。

管控平台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流域实时动态,并设有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调度、运维管理等功能,工程师通过平台就可直接对项目中的相关设备进行操作、调整。

“武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横跨武汉市江岸、江汉、东西湖和硚口4个行政区,子项多、面积大,仅铁路桥地下净水厂一处,就有近1万个监测点位。”中建三局绿投公司华中公司总工程师刘军介绍,作为“绿色管家”项目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智慧水务平台软件系统基于“厂—站—网—河”优化调度模型,实现水务运营管理可视化、数字化、规范化,其未来的建设目标是成为能够对流量、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预警、管控的智慧化平台。

数字技术和工业智能装备结合,将碰撞出守护流域安全底线生产运营的新可能。

“我们将以‘绿色管家’的发布为契机,紧跟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共谋水环境综合提升‘大文章’,全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中建三局绿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涛表示。

目前,中建三局绿投公司工程师们,正在通过对整个流域内河道、污水厂、污水泵站、排涝泵站、闸站、调蓄设施、监测站点等各水务要素的全面监测、实时管理和联控联调,借助外部气象预报等数据,实现全流域水量、水质、洪涝的防控和设施维护精细化、科学化、动态化管理,以期控制、减少洪涝灾害,减少水质污染及其对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一篇:叙福楼集团(01978.HK)发布公告,承接公司于2022年10月13日所发出的自愿公告,集团持续加强管理团队实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