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启入伏模式,市民外出“全副武装”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士峰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挥扇只有汗如浆”,7月11日,将正式踏入一年最热时段——三伏天。气象部门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翻日历,今年的三伏天将有40天,这是2015年至2023年,连续9年三伏天长达40天。据悉,明年三伏天也是40天。为何连续十年三伏天都是超长待机,原来是夏至逢“庚”的原因。

三伏变“四伏”连跑10年

什么是三伏天?一般是指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湿度高的闷热时段。

俗语称热在三伏,入伏后,地表湿度会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积累下来,如此,一天更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峰值,气温也自然随之站上巅峰。

此时节,正是“制热高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所以此时节盛行偏南风,偏南风将海上的暖湿气流卷进内陆,由此三伏天湿度大。

湖北也是季风气候,冬季主打偏北风,而夏季流行偏南风。记者查询2000年以来的三伏天发现:本世纪以来,仅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这6个年份的“三伏天”是名副其实的30天。所以,有人调侃:三伏天变四伏天,也不足为怪了。

今年的三伏天为:初伏7月11日-20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三伏天长短关键在“庚”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三者初始日期均由二十四节气与天干地支纪日的日期相配位来决定。

明代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一年二十四节气详解》“小暑六月节”条的说法是:“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即:从夏至起,根据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由此,初伏和末伏的时长10天是固定的。

有句老话说:“夏至逢庚日,必有四个伏”,根据古人干支纪日法,每轮到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如果夏至日恰好为庚日,入伏就早。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决定中伏的长短。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这时三伏天就会达40天。

比如,今年6月21日夏至,正好是庚戌日,所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在夏至后的第21天——7月11日(庚午日)入伏,今年入伏就早,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7月21日(庚辰日)入中伏,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为7月31日(庚寅日,)8月8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有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0日(庚子日)才入末伏。

三伏有长短,入伏有早晚,但入伏时间一般在7月中旬。

长版三伏天会更热吗

40天的三伏,会更热吗?也不完全尽然。

比如,2021年三伏天也是40天,但比较虚,不像往年那种持续的酷暑难耐。这一年三伏天超过35℃的高温天数仅13天,其中8月1日最高温达38.3℃,是气温最高的一天。

再如,2020年三伏天为7月16日-8月24日共40天,湖北走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凉快的7月,全省国家站平均气温平均值仅25.6℃,武汉、宜昌等多地今年7月平均气温也为历史同期较低值。

气象预报显示,入伏首日,湖北除鄂西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外,其他地区多云到晴天,最高气温为34℃-38℃,低温方面,鄂西为24℃-27℃,湖北中东部低温较高,均为28℃-31℃。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上一篇:7月11日两市盘前公告淘金:仙坛股份、株冶集团、华东重机等中报预增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