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技术也能贷款了?”面对建设银行珠海分行提供的“科技融资”方案,正为资金发愁的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惊讶道。很快他便相信这是真的——凭借近110项专利技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等体现“含科量”的资料,一周左右,1000万元“智造”精新贷到账。


【资料图】

在广东,这是金融“活水”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个缩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今年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快速增长,一季度末,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94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万亿元,同比均增长25%,比各项贷款增速快13.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广东设立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1万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实施“金融+科创”工程,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记者注意到,各大金融机构正合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金融服务科创强省建设的燎原之势。金融“活水”加速流入,助力广东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南方日报记者张艳陈颖唐柳雯黎华联周美霖唐子湉实习生姚欣迪

燎原之势

金融机构“加码”助力科创强省建设

1平方厘米的晶圆上布满上百亿晶体管,一枚小小的芯片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内核。在广州,粤芯半导体投资162.5亿元的三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量产12英寸晶圆的制造企业,其不久前刚获得金融“活水”提供的“加速度”。

据了解,日前,6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其子公司与粤芯半导体、TCL华星光电、广州巨湾、瑞丰生物等10家广东企业及单位签署具体项目合作协议,共支持广东科创强省建设意向融资金额2932亿元。

不仅仅是粤芯半导体,今年以来,广州增芯科技的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广东芯聚能半导体的“第三代半导体模块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的“碳化硅单晶材料与晶片生产项目”等多个集成电路行业项目都获得金融“活水”的灌溉,成为金融机构合力推动广东“强芯”工程的生动实践。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声中,广东科创企业的金融土壤越发肥沃。《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实施“金融+科创”工程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并设定了力争2023年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1万亿元以上的目标。记者观察到,全国性金融机构纷纷响应,形成金融服务广东科创强省建设的燎原之势。

“中国工商银行把广东作为金融服务的战略要地,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说,将紧跟广东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升级该行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说,金融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关键枢纽,在支持广东建设制造强省、科创强省中大有可为。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助力补齐上下游产业链短板、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科技产业体系。

不仅“真金白银”支持,还出谋划策“支招”。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建议广东把金融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作为一个重点。“广东金融生态好、科技实力强,如能牵头推动各家银行一起确定一些重大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将为广东建设科创强省打造一个新的增长点。”

破而后立

将科技创新“软实力”变融资“硬通货”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6.9万家,位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广东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如何将企业的“软实力”变为融资的“硬通货”,是金融赋能科创需要率先突破的方向。

“天上有北斗系统,地下要有‘北斗芯’。”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勇坦言,作为一家从事北斗卫星导航芯片设计、研发及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尽管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此前也难以用技术融资。

直到2022年下半年,该公司获得中信银行为其提供的2000万元知识产权融资额度,才打开了将“知产”变资产的新大门。而这背后,是中信银行新上线的“投贷联动积分卡审批模式”打破授信重抵质押、重财务指标的传统,引入投行思维,以行业赛道、团队背景、股权融资等角度综合评估企业成长潜力,进而满足其融资需求。

科创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却也高风险,诸多银行瞄准这一导致融资难的痛点发力,各类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方法、新模式涌现。

“2022年末,我行科创企业贷款增幅57%,一个重要举措是采用‘技术流’辅助授信评价体系。”吕家进透露,兴业银行“技术流”从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科研团队、创新成果等15个维度考察科创企业。宏景科技、佛山隆深机器人、广东东岛新能源等新赛道的广东科创企业获得了该项贷款近150亿元,实现将技术“软实力”转化为“真金白银”。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则在“技术流”基础上,开发了“技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大数据分析平台,根据企业的“数据足迹”分析信用条件,提供精准资金支持。过去一年,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惠及科技企业1100家,登记金额超336亿元。

科创企业发展往往存在集群效应,产业链稳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将科创型企业连珠成线、链上发力,已成为迭代的新打法。

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为“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提供产业链一站式服务,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制定融资方案,正是这种方式,让汽车高端制造装备供应商广州明珞装备带动产业链上10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得到满足。同样的思路,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也为国内稀散金属行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大型新材料科技制造企业——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链供应商发放超1.2亿元的供应链融资贷款,将科创型企业的金融痛点一并解决。

不只银行机构,将“知产”变“资产”,交易所、保险机构也纷纷助力。

“深交所扩大广东企业科技创新债发行规模,还形成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广州模式’‘深圳模式’,打通知识产权‘融资、交易、运营’链条,服务逾千家广东科技企业。”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说。保险业则通过完善科技保险、专利保险产品体系,深入推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知识产权等科技保险试点,赋能广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畅通循环

金融助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月末,正打造“芯晨大海”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南沙,新添几股强劲动能。海通证券将战略性营业网点落子南沙,同日,一只目标规模为10亿元的广州海通科创基金落地,拟投向当地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次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南沙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区内各类经济实体、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等提供2000亿元的授信支持,服务重点是科创强省建设。

放眼南粤大地,像南沙一样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能的产业集群高地建设方兴未艾,为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业、科技”良性循环提供了广阔舞台。

“海通证券以‘基金+基地’模式落地南沙,探索‘产、学、研、投、用’一体化,为先进产业集群带来金融活水。”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说,海通证券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广东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金融、科技、产业”这个循环体系中,金融为基、科技为器、产业为本。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能够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强基、固本、利器为出发点,2月18日,1500亿元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和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在广州成立,其中,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将发挥“以投促创”功能,推动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致力于打造一片超2000亿元的创投“基金丛林”。

基金成立现场,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光美收获了意外之喜,两家机构当场表达了投资意愿。这让他对企业所处的合成生物产业充满信心,对下一步推进技术研发更有底气。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畅通“金融、科技、产业”循环,金融机构纷纷精准发力。

以交通银行为例,其围绕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深化与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合作,加大对解决“卡脖子”问题、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结合科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上市等全生命周期,为各类“专精特新”企业提供500万—3000万元的“专精特新信用贷”;针对多项基金投资的企业推出“科技投联贷”,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转化。

以注册制为牵引的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使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大幅提升。以2022年为例,广东新增78家上市公司全部属于高新技术类企业,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72家,占比达92.3%。这批科技创新型粤企乘着改革“东风”敲开资本市场大门。

多家券商机构负责人认为,注册制走向“全市场”,必将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有力推手,将助力广东企业抢抓全面注册制的契机,引入资本“活水”,在支持广东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引领创新驱动转型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数读

●4月26日,广东省政府与全国性金融机构签署金融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各金融机构及其在粤分支机构支持广东科创强省建设意向融资金额2932亿元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94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万亿元,同比均增长25%,比各项贷款增速快13.4个百分点

●2022年,广东新增78家上市公司全部属于高新技术类企业,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72家,占比达92.3%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世界热讯:中外科研团队捕获快速射电暴关键信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